0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故乡原风景”。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行行重行行》里,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一段独白,则将人们对于故乡的复杂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年少时,总如同小和尚念经,对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类旅途抒怀的思乡之情不甚了了,及至人到中年,经历了出门求学、外出闯荡的种种艰辛,才恍然读懂了鲁迅先生的《故乡》,才无比清晰地感受到:故乡,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02
“儿时的故乡”,是一生中抹不去的美丽记忆。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中师,学校在离家三个小时车程的市区。那个酷热的九月开学季,爸爸带着我乘坐长途汽车去学校报到,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家乡。
头一次坐长途汽车,晕车很厉害,当故乡的风景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上学的喜悦竟然被离乡的莫名悲伤所掩盖。晕车的痛苦,加上心情的郁闷,以至于吐着吐着居然哭出了声。
报名、缴费、把领来的床单被褥铺好在指定的寝室,爸爸就要回家了。我和同一所初中考出来的同学去送行,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我们不禁又留下了眼泪,“想回家”的情绪泛滥开来,我们谁也不多说什么,只顾泪水流淌,再故作坚强地擦干。
在第一个学期里,我们和来自其他地方的同学由不熟悉,渐渐熟络起来,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谈论各自的故乡。
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和月夜捕“猹”,每个人都自己的童年伙伴,和在故乡的田野上,永远都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和发小一起放牛砍柴、一起下河打水仗、摸鱼虾,一起走夜路打着手电筒从学校上完晚自习再回家,等等。
从前觉得最是寻常的小事,成为外出求学的人们,最珍贵的记忆珍宝。每每睡不着的时候,每每周末只剩下几个因路途遥远不能回家的时候,大家便围坐在一起,畅聊起有关故乡的点点滴滴。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欢笑、那些泪水,都化作了一股温暖和感动,带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让人在异地他乡,又重新找到一种依靠和支撑,得以鼓励情绪陷于崩溃边缘的自己,继续昂首阔步前行。
03
人到中年,才发现,“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二十年后的“我”再次回到故乡,是一次充满了悲凉与失望的经历。在开篇,他就描写了阔别家乡多年再次回去时的心境: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此时,作者发出的感慨:“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是不是像极了那些在外打拼多年的人,在一次次梦回故乡之后,真真切切地再踏回到故乡的土地上,满心的喜悦,却被满眼的荒凉、萧索击得粉碎。
儿时记忆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颤颤巍巍的老人,早已经风华不再。记忆里那样清澈碧绿的河水、蓝天、白云、田野,如今只剩下“毫无生机”的颓唐与落败。
时间似乎在这里进行了扫荡,带走了曾经美好的一切;时间似乎又遗忘了这里,那些我们期待改变的落后还是一成不变的。
而最让人感到惶恐不安的,是记忆中那些美好的人,已经和我们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了。
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年闰土,一声“老爷”,喊得他“透心凉”,当年那个机灵聪明、亲密无间的玩伴,已然被社会的熔炉,雕琢成了带有鲜明印记的不同阶层。纵然“我”有心念旧情,“我”和闰土之间却已经横亘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了。
04
离开故乡,有不舍,也有决绝。
此时,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老家的房子被卖掉了,邻居们认定“我”放了道台,成为了有钱有势的人,自然是看不起从前的街坊邻居了。顺应母亲的意思去看望一番亲戚本家,但待不了一两天,终究还是要走的。
“我”与故乡,什么时候能再次“相见”,或者还会不会再“相见”,在字里行间,已经有了“不言自明”的答案了。他这样写道: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这一幕,如今再细细读来,已经不会只是徒然地流眼泪了。
故乡啊,我们深情眷恋的故乡,到了不得不说说“再见”的时候,纵然有千般不舍,终归还是要决绝地告别:不是背叛和抛弃,而是带着温暖和感动出发,成就更好的人生。
如此,我们就能明白了:
为什么很多人,因为父母健在,不得不每年回故乡一两次,但宁可住在宾馆,也不愿住在父母家或亲戚家?
为什么很多人,想要让在城里长大的儿女不要忘记了父母的来处,总会在假期里,特意带他们回去感受故乡的生活,却在尝试了几次之后,选择不了了之?
当如今的故乡,已经无法承载人们心中对于故乡的期待时,选择决绝地离开,选择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最好的交待。
05
魂归故乡,是与故乡最后的“团聚”。
如今,在鲁迅先生的家乡,有一座“绍兴鲁迅纪念馆”,以其故居为依托,陈列布展,从他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印记,到他走出故乡、以文字挥斥方遒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的事迹,都有迹可循。
人们铭记他的事迹,他也用另一种方式,得以与故乡“团聚”。
在传统文化的观念里,人们无不热切地期待“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人们不忘“念祖归宗、慎终追远。”
故乡,始终是人们心头的一粒朱砂痣,从未忘却,遥遥牵挂。总想让更好的自己,抚平那淡淡的哀愁、绵绵的忧伤,以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实现与它的重逢和团聚。
2024-07-25 13:03:47
2024-08-03 15:02:50
2024-08-12 09:17:26
2024-09-02 08:19:07
2024-09-26 10:33:59
2024-11-28 10:19:54
2024-12-23 10:18:56
2024-07-25 13:18:41
2024-08-03 15:17:46
2024-08-12 09: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