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疯狂“追星”一再上演,畸形饭圈文化是该好好整治了|荔枝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6:53:00    

疯狂“追星”一再上演,畸形饭圈文化是该好好整治了|荔枝时评

2025-04-07

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西景德镇机场的惊险一幕,再次将追星乱象推至舆论焦点。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男团抵达江西景德镇机场,大批粉丝到机场接机。车辆刚驶出贵宾停车场,一位粉丝就向载有艺人的车辆冲过去,车头将她刮倒在地。工作人员称,当时机场和男团团队都在现场布置了安保力量,这位女粉丝突破管制区冲车,“太疯狂了,我们也没办法”。摔倒的粉丝没有受伤,“安保把她扶起来了,她又跑去(跟车)了。”

这种非理性的追星行为,暴露出饭圈文化的畸形病态,网友们纷纷发出了强烈谴责。

粉丝非理性追星的事情,近年来时有听闻。2015年,粉丝为了近距离接触偶像,萧山机场接机大厅前的玻璃防护栏被硬生生挤碎;2019年,上海虹桥机场的自动扶梯玻璃被接机的粉丝挤碎;2021年国航航班滑行阶段粉丝冲舱……这些案例都在警示,当追星群体将机场、飞机等公共空间视为应援场域,安全规则便被抛诸脑后。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追星的多为00后群体,他们“为爱豆疯狂”,甚至以突破规则为荣。这种病态的追星文化,正在侵蚀青少年的规则意识与是非观念。

粉丝疯狂追星的场景一再上演,难道就没办法整治了?面对此起彼伏的“粉丝接送机”之类的闹剧,简单的道德谴责已难奏效,唯有将法律规制与文化整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改善这股疯狂的追星潮。

2018年,民航局曾专门发布《关于加强粉丝接送机、跟机现象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机场秩序,避免粉丝大量聚集,杜绝粉丝机上扰乱秩序行为。然而,《通知》对某些“脑残”粉丝很难起到震慑效果。面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追星行为,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予以处罚,对多次违法者纳入失信名单。付出应有的违法违规成本,才能长记性。

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今年以来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此外,还建立了“文娱机构-文旅部门-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召开“粉丝”秩序管控约谈会,对某文娱机构未履行对“粉丝”群体的正确引导、导致其“粉丝”在机场多次聚集扰序的问题,进行集体约谈督促,试图从源头上治理违规接机的问题。对疯狂“饭圈”乱象说“不”,这些举措值得借鉴推广。

追星乱象的根源,在于畸形饭圈生态。要看到,粉丝们狂热追星,少不了经纪公司、商业机构等中间方的推波助澜:有的经纪公司为制造话题,刻意泄露行程;有的数据公司为牟利,组织“职粉”刷榜控评;有的平台为流量,纵容非理性应援……

面对诸多乱象,需要综合施策。对于雇佣“假粉丝”制造接机盛况的经纪公司,应纳入行业黑名单,并建立明星行程信息保护制度,严惩泄露旅客信息的航空公司员工,斩断商业利益链。

心理学研究表明,矫正极端行为还需要从重塑认知入手。非理性追星行为,本质上是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失衡的集中体现。粉丝将偶像视为“理想自我”的投射载体,通过疯狂应援实现替代性满足。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构建期,当现实中的价值感缺失时,极易将偶像神化,形成“共生型依恋”。我们要通过学校、媒体加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重塑健康追星文化,不要盲目跟风,从源头上整治“饭圈”文化乱象。

当粉丝为追星不顾安危,当机场沦为应援“战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追星乱象绝不能纵容。唯有让法律之剑高悬,斩断畸形利益链,引导粉丝理智追星,才能让追星回归理性轨道,成为照亮青春的星光,而非吞噬理性的黑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