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拉美快报》捐赠暨“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成立在省图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9:13:00    

4月16日上午,《拉美快报》捐赠仪式暨“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原主任吕伟雄,中国华侨出版社综合编辑室主任姜军,广州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林干,《千岛日报》广州站荣誉副社长李伟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方家忠等出席。

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原主任吕伟雄(右)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捐赠《拉美快报》

《拉美快报》是拉丁美洲地区发行量排行第二的华文报纸,创刊于1992年,2022年闭刊,每周6期,发行涵盖中美洲,是研究拉美地区华侨华人情况的重要资料。历时五年,几经周转,在吕伟雄、章辞修、李勇恩、张伟平、黄伟文、梁思泉、林干、肖韵贤等共同努力下,2024年末《拉美快报》得以入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初步整理共8033期、8698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广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一直致力于华侨华人文献的收藏、整理、服务、宣传和开发利用。华侨文献专藏作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色专藏,早在民国时期已经建立。1936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前身之一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的馆长罗香林设立“华侨文献室”;1941年,杜定友馆长在“杜氏分类法”中专门设立华侨类收藏相关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增设东南亚华侨史料专藏,侨刊乡讯的收藏也日益丰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持续推动馆藏华侨华人文献的整理开发与宣传工作。2015年至2018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编的《近代华侨报刊大系》(第一、二、三辑)共105册,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家图书馆2011年策划的“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出版项目,这套丛书全面收集与系统整理了1949年以前,在海内外发行的中文华侨报刊200余种,对研究中国对外交往史、华侨移民情况,以及中国和侨居国当时的社会形态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2019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乡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百年侨刊 集体家书——广东侨刊乡讯创刊110周年文献展,通过大量的文献实物展示,对广东侨刊乡讯110余年的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在丛书出版的基础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24年自建近代华侨报刊大系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线上全文阅读服务。《拉美快报》的入藏,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华人华侨文献专藏建设再添浓重一笔。

“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

以此契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中国华侨出版社、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共同成立“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中心将充分发挥“侨”的作用,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华侨华人文献,延续和丰富馆藏。通过征集、整理、数字化、出版、研讨、展览等多种形式,抢救保护世界华侨华人历史文献,赓续海外华人文脉。该中心的成立,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贯彻落实,也是响应国家当前文化战略和区域文化发展需要的积极举措。

华人、华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不仅为所在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更以赤子之心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广东是全国第一侨乡,华侨华人数量众多,一代代华侨华人心系祖国、情系家乡,在广东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广大侨胞的奋斗历程、家国情怀和文化坚守,凝结成无数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书信、手稿、报刊、影像、档案。这些文献不仅是华侨华人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缩影。因此,对华侨华人文献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拉美快报》捐赠暨“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文献的收藏、研究、开发、宣传、利用和交流建立新的平台,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建立世界人民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和精神助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