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实体、息差收窄……当一系列行业性趋势摆在各大银行面前时,韧性与稳健成为衡量经营的两个关键词。市场不由追问:到底什么样的选手能够在逆周期下,锻造韧性增长曲线?它们又是如何坚守长期主义,行稳致远的?
把视线投向青农商行,不失为一个观察案例。2024年,该行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资产总额达4,950.32亿元,较上年末攀升5.79%;实现营业收入110.33亿元,同比增长6.85%,增速稳居上市农商行前列;不良贷款率1.79%,较上年末下降0.02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50.53%,资产质量持续提优。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这份年报的“高含金量”从何而来?数据表象背后,是青农商行坚守“三步走”战略的定力、深耕本土市场的韧性,以及对国际市场业务的前瞻布局。
梳理青农商行发展脉络可见,其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始终如一的稳健经营基因。作为一家上市农商行,青农商行并没有“随大流”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而是一直坚持规模、效益、质量动态平衡的发展模式。
截至2024年末,青农商行资产总额达4,950.32亿元,同比增长5.79%。在存贷款业务方面,青农商行实现了双增长,贷款及垫款总额达到2,665.83亿元,同比增长4.20%,这反映出在实体信贷需求恢复的背景下,该行资产端的投放力度有所加强。同时,坚持“客群为要”的经营方针,深耕客群经营,存款总额达到了3,266.73亿元,同比增长6.9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更是领先全市同业,率先突破2200亿元。
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攀升的密码,是青农商行对“三步走”战略的坚守。围绕“整体提升”年度工作,该行坚持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扛牢服务实体经济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乡村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这种积极主动作为的战略定力,极大程度上反哺了业绩增长。2024年,青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10.33亿元,同比增长6.85%;实现归母净利润28.56亿元,同比增长11.24%。其中,传统信贷业务稳健增长,实现利息净收入72.21亿元。
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青农商行多项核心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32万亿元,同比下降2.27%。对比来看,青农商行净利润增速超全国平均13.51百分点,不仅跑赢了自身,也跑赢了行业大盘。
再来看资产提质,效益稳健增长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亦持续提优。截至2024年末,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79%,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且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下降;拨备覆盖率达250.53%,较上年末提升12.57个百分点,极大提升了资产安全边际。
随着经营质效的持续提升,青农商行的市场价值正获得多维印证:该行不仅荣登英国《银行家》杂志“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309位,更以第62席位列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前列。
稳健前行的背后,离不开青农商行对躬身实业的知行合一。作为青岛本土金融主力军,青农商行紧扣“五篇大文章”,不断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将服务实体经济的基因深植于战略核心。
2024年,青农商行确立打造“乡村振兴”标杆的战略目标,通过成立总分行两级乡村振兴部,制定《乡村振兴标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推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三十条举措”,着力打好惠农、扶小、助微的“三张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
围绕农业生产周期,青农商行创新“农时日历”,针对粮食收购、特色种植等场景,精准匹配农户生产周期资金需求,助力农户扩大生产、提升收益。截至2024年末,该行农户贷款余额208.50亿元,户数达5.10万户。同时,该行创新推出“金穗节节高农产品收购贷”“市场商户贷”等12款普惠产品,持续丰富产品谱系。2024年,青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680亿元,规模居青岛地区金融业第1位。
与同区域银行相比,青农商行的普惠金融不仅体现于规模优势,更在于服务深度:对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40%;“千村万户”“行长访小微”活动累计走访12.66万人次,真正下沉至“毛细血管”,覆盖面居青岛市第一。这种“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服务模式,成为其提升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青农商行小微贷款余额达1347.43亿元,户数5.55万户,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42.89亿元、0.06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502.58亿元(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客户数达5.43万户,实现“两增”目标。青农商行更是连续九年获评青岛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在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联合公布的“2024年度青岛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中获评优秀等次。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青农商行以科技为矛,将数字化转型势能转化为普惠实效。通过“普惠信贷工厂”业务流程升级,审查审批节点精简50%,客户签字数量减少50%,客户跑腿次数减至一次。“数智普惠平台”的上线更催生服务质变,实现“送贷上门”,让“数据多跑路”成为破解普惠金融服务痛点的最优解。
如今,在科技手段的精准加持下,青农商行正以数字基因重塑普惠金融生态,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的青岛注脚。
当中国经济迈向质量跃升的新阶段,银行业亟需在巩固既有优势基础上,探索契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青农商行将目光投向经济所需与客户所盼的同时,不断致力于调整自身的业务布局,通过发力国际市场、金融市场等业务,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双循环”格局下,青农商行立足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国际业务为抓手,持续深化产品创新与场景融合,推动跨境金融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24年末,青农商行累计服务外贸企业客户数量1.28万户,占青岛市外贸客户总量近50%。
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青农商行构建的“政银企协同+数字化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该行强化与青岛市商务局、青岛海关、外汇管理局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搭建“政策传导-需求响应-服务落地”闭环,联合国有担保公司推出“保贷通”产品,累计为1100户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16.8亿元,有效破解“担保难”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关税e贷2.0”“贸信e贷”“外贸易贷”等产品,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引入转贷款专项资金支持,推出全国农商行首单自贸特色产品“外贸提振贷”,该产品支持纯信用、知识产权质押等多元化担保方式,破解抵押物不足难题。
在金融市场领域,全牌照经营亦为青农商行打开新的增长空间。2024年,该行成功斩获央行认定的山东省唯一地方法人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质,取得银行间债券市场综合类现券做市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意向承销类会员资格,实现金融市场业务全牌照经营,并新加入山东省地方政府债承销团。凭借这一优势,青农商行在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得以持续提升。
青农商行这份“高含金量”的年报向市场证明,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当下,区域性银行未必需要“大而全”,但必须“准而深”,其以战略定力坚守本源,以“支农支小”的初心筑牢基本盘,以国际化布局谋划长远未来。这种“守正”与“出新”的平衡,正是中国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
编辑:王雪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